Pulpcode

捕获,搅碎,拼接,吞咽

0%

从3d电影眼镜说起

最近我翻箱子的时候,翻出来了一个3d眼镜,这个眼镜应该是我买投影仪的时候送的,因为一直对3d电影不感冒,所以并没有太在意这个东西。不过处于好奇,我还是想感受下用3d眼镜看投影的感觉,所以找了一个3d电影(红蓝的那种)试试,可惜带上眼镜之后,并没有效果,而且我发现这个眼镜是要充电的。

我记得我在电影院使用的3d眼镜并没有充电,那种夹片式的更不可能被充电了,而且电影院看到的电影也不是红蓝的,所以我突然明白这些3d眼镜使用的技术并不相同。之后出于好奇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这里打算分享出来。

3d电影的原理

其实3d电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从某本讲恐龙的科普书《可怕的科学系列》。里面就有一段故事是关于一起去看3d电影的。所以3d电影这个技术应该早就有了。而且不谈3d电影,3d技术本身的视觉原理,应该早就被人类发现了。只不过基于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实施罢了。

事先说明一点,我们在没有这些特殊的3d工具之前,我们的画面虽然是2d的,但是用一系列透视技术(近大远小),还是会让画面变得有立体感,甚至使用精巧的场面调度让构图更具纵深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像是诺兰这样的导演,并不愿意拍摄3d电影,即使是《星际穿越》这样的片子,因为在这些精于构图的导演眼里,他们的电影本来就是3d的。甚至在很早以前,类似《七武士》或是《公民凯恩》这样的黑白片,就已经开始玩调度构图了。

3d

但是这种“艺术处理”虽然给你带来了审美感受,但是并没有给你带来视觉特效上的深度感,就是那种:“屏幕是立体的”,突出来的感觉。

首先在 Quora上曾经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的女朋友是个弱智?”。下面有一个回答是,有一次他和自己的女朋友看完3d电影,然后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他女朋友天真的说了一句,“如果我们的世界也是3d的就好了。”

因为我们天天看到的世界,就是3d的,所以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反而是在荧幕上投射出的3d效果令我们吃惊。所以要想理解3d视频的原理,先要从人眼说起。

首先我们有两只眼睛,而且左眼和右眼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你用左眼和右眼分别看一个物体,会感觉到物体的偏移。)

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两眼所见角度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当然你可能在这里尝试闭上了一只眼睛,然后说自己还是能感受到3d,实际上当你闭上一只眼睛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能顺利的将自己的左右两根手指相碰。并且你感受到的3d也是你大脑自己补充的。学过立体几何就知道,要想在空间确定一点,仅仅靠一条射线是不够的。必须要两点交汇。

所以让2d的屏幕呈现3d立体效果的原理,其实是让左眼看到的左眼应该看到画面,让右眼看到右眼应该看到的画面,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处理,从而产生立体感。

3ds裸眼3d

在小的时候,很多玩具画板,让你看一幅画的时候,随着你从左向右转动板子(从不同的角度看板子),能看到不同的画面。

3d

而3ds的裸眼3d原理和这个类似,让你左眼看到的画面和右眼看到的画面,因为视差的不同,导致看到的画面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3ds的裸眼,你必须要正对屏幕。当然好的一点是这个3d技术不用佩戴任何设备,坏处就是这个3d效果太差了。

红蓝3d眼镜

3d

早期的3d电影都是红蓝3d,现在一些在网上或者电视上就可以看到的廉价3d片,也是用红蓝3d技术。这种3d的效果很一般。

3d

你裸眼看红蓝影片,再看看红蓝3d眼镜,就能想到这种3d技术到底是啥了。

3d

其实就是利用补色的原理,让红镜片过滤掉红内容,只留下蓝色部分,让蓝镜片过滤掉蓝内容,只留下红色部分,从而构成视差。 产生立体感。

偏光式眼镜

3d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我们目前在电影院看到的3d电影,基本上就是偏振式的3d电影。因为这种3d技术被称为被动式3d。对3d眼镜的要求不高,廉价,但是对投影设备和显示器有较高的要求。这正好符合影院的商业模式,毕竟3d眼镜是要发给观众重复使用的。

快门式3d

而我那个需要充电的3d眼镜就是快门式3d眼镜了。这种眼镜之所以要充电,是因为要接受红外信号,并且在左右镜片不断的切换。

主动快门式3D重要是通过进步画面的刷新率来实现3D效果的,通过把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对应左眼和右眼的两组画面,持续交织显示出来,同时红外信号发射器将同步把持快门式3D眼镜的左右镜片开关,使左、右双眼能够在准确的时刻看到相应画面。这项技巧能够坚持画面的原始辨别率,很轻松地让用户享受到真正的全高清3D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画面亮度下降。

一般购买的3d电视或者3d投影,都会支持并建议,使用快门式的3d电影,因为这种3d的效果最好。

3d

首先为了看一部快门式的3d电影,我需要在网上找到一个左右格式的3d片源(一定要高清,1080p,你懂的),然后在用投影播放的时候,选择左右3d选项,这个时候,这两幅画面会在屏幕上投成一幅有点重影的画面,然后当我带上快门式3d眼镜,并且按下开关的时候,会在短暂的调节之后,欣赏到3d效果。从眼镜的闪烁灯,确实能感觉到投影在给眼镜发射信号。

伪3d

自从卡梅隆的《阿凡达》热映之后,感觉到处都是3d电影,你不说自己是3d电影都不好意思。然而除了极个别的3d电影,大部分的3d电影都是伪3d。之前也提到过,3d电影的左右画面其实对应人的左右眼看到的画面,而正规的3d电影,应该是由3d摄影机拍摄制作的(这种3d摄影机,本来就有两个两个摄像头),然而这种技术,拍摄将耗费大量的成本,所以很多电影都是在后期,利用电脑技术,在单画面下,构造重影层图,然后伪造的3d效果。所以这种3d效果要差很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这种后期的伪造效果都很差,比如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重置3d,大部分会精心的对每一帧选择人工的方式,进行分图。当然还有一些电影,会选择对一些场面,进行人工刻意细心分图,然后大部分场景,依旧电脑粗糙合成。所以“粗糙”程度也不一样。

写在最后

其实经过这次的3d之旅,我其实觉得3d技术并不是特别成熟。至少面对成熟的电影行业。其本身并不能做到:“有3d了,以后的电影都要是3d的”这样的革命。电影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表达思想的手段。看完3d电影的我,就和玩了vr游戏之后的感觉一样。觉得还是传统游戏和传统电影好看。这并不是因为我守旧。而是我认为作为一门技术,要想走向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