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pcode

捕获,搅碎,拼接,吞咽

0%

聊聊《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

前几天和同事一起看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看完感觉自己还是能写一些东西的。再加上上周写了一篇关于游戏的博客,所以这周就来写一篇关于电影的博客。

敬业的演员

这位酷似 汤姆汉克斯的印度演员阿米尔·汗,可以说是印度的国宝演员了,他还有一部被广大中国人民熟悉的影片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
片中分别出现了,摔跤手爸爸的,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可以看到他的身材也发生了变化。

阿米尔·汗

而且有趣的是,我读到有媒体采访说,其实阿米尔汗的身材一直很好,他先增肥演了50多岁的戏,然后再健身减脂演二十多岁的戏,之所以这么折腾的原因是他认为如过先拍年轻的部分,在增肥拍胖子的部分,那么电影演完后,他将没有动力去减肥。

这才是一个敬业的演员选择去做的,这让我想起了为了冲击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而把自己折磨的不成人样的小李子。
小李子

还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的 马修·麦康纳和 杰瑞德·莱托,你能想象,右边这个骨瘦如柴的牛仔,其实是《星际穿越》的男主么,能想象这个左边的基佬,其实帅的要命,被影迷称为少爷么?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当然,他们都分别获得了, 第8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还有一个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出演过诺兰蝙蝠侠系列的蝙蝠侠老爷-克里斯蒂安·贝尔,在《机械师》这部电影中,把自己折磨成一个骨瘦如柴失眠者。又在《 美国骗局》中,把自己折腾成一个臃肿的大叔。

机械师

美国骗局

没有过度的解读

我认为网上那些影评提到关于什么此片影射父权社会之类的,都是过度解读。还有人把女孩剪头发和《霸王别姬》中给小豆子剁手指(暗指阉割)相提并论。一部电影是否应该过分解读,完全看这部片的导演,和这部片想要表达的主题。比如你要是看姜文的片子,那就不得不解读,因为姜文就是一个喜欢埋主线,埋隐喻,高格调的人。还有网上提到《愤怒的小鸟》这部电影有政治隐喻,那也是因为,这片的编剧本身就是一个“有前科”的人,我真不认为这部电影有什么过分的隐喻,它的主题和结构都是很简单直接的。所以我不会在此篇博客写任何跟父权社会,女性地位,自由解放,有关的东西。

一些寓意

没有过分的影射,但是一些电影里的寓意还是有的。比如片中女儿两次剪发,第一次是被父亲逼迫的,之后还进行了反抗。第二次是自己主动剪的,两次对比表达女儿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而且第二次更有莫忘初心的仪式感。

在最后一场较量中,父亲被骗,然后被锁到房子里。这里主要是制造女儿能不能赢的悬念,为比赛增加难度,制造紧张感,也是为最后父亲通过“听见国歌知道女儿赢了”来做铺垫。但我觉得,这里还暗指,女儿在没有父亲的帮助下,独自完成了比赛。表达独立与成长。

两个女孩一开始头发被剪短,受到周围女同学的笑话,与后来姐姐获得国内冠军,凯旋归来后,村子里那些目光呆滞的妇女投来羡慕的目光形成强烈的对比。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父亲去找政府,希望能给他们资助一个摔跤用的摔跤垫,但是却遭到拒绝。无奈父亲买不起摔跤垫,只能用床垫做。这与后来父亲在国家队领导面前求情时,拿出册子,里面装裱着每次赢得比赛的钱形成对比,表明父亲没有花比赛的奖金,表达父亲是一个荣誉感很强的人。

四个角色

电影中四个角色的设定,算是剧本的俗套设定了。姐姐是主角,是整个事件的推进者,父亲作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人hold全场,侄子作为小丑的存在,负责搞笑,插科打诨。妹妹作为一个配角,解决其它一些冲突,在这一点其实和母亲所作的工作一样。

类似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四人物设定。再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 谢尔顿,莱纳德, 霍华德, 拉杰什的设定。当然并不完全有四个角色。三个,两个的变通都可以。比如《怪物史莱克》里的史莱克担当事件的推进者和成熟稳重的人,而驴子负责搞笑。所以我在看此片的途中,一直在好奇为啥要有妹妹这个角色,因为她的角色任务完全可以由母亲承担。而且你会在片子前面的一段时间,一直认为这两个姐妹都是主角,她们的性格也都类似。甚至分不清谁是谁。直到姐姐参加了第一次比赛。你才觉得她是主角。这种造成困惑的设定,我觉得是一个失败的地方。即使后来我知道原来是因为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常见的电影手法

影片中多次出现剪辑过场配音乐,比如在父亲的逼迫下,天天早起训练。这种手法在讲述“做某件事的准备工作”,或者是“带过一大段故事”的时候非常常见。比如在《钢铁侠》中,就是用背景音乐和剪辑的方式,描写托尼制作钢铁战衣的。

还有这种“大招暗示”的手法,就是主角在结局使用的大招,其实在片子前面就有埋下伏笔。比如姐姐最后使用的5分大招和假动作,父亲在之前就有讲解过。《暮光之城》女主最后打败高阶吸血鬼的方式,也是从之前听过的一个传说故事学来的。还有《疯狂动物城》的录音笔。

常见的剧本手法

影片中大量的运用了,《千面英雄》中提到的手法来塑造一个英雄,这本书总结了构建一个英雄故事所需要的套路,其实就是对人性深层次的思考。

第一次剪发后,姐妹开始不好好训练,投机取巧,欺骗父亲。表示“拒绝召唤”,英雄在踏上征程的一开始都是拒绝和抵触的。

姐姐第一次虽然输了比赛,但是赢得了更高的赏金和赞美,算是“初次尝试,并尝到甜头”,类似于人生的第一桶。

侄子被父亲扇了一耳光。然后姐姐和妹妹听到同龄女孩的内心独白。开始从抵触变成主动。这里同龄女孩算是一个引路人,虽然父亲在这部戏中一直担当指路人,但是这个女孩,起到了让姐妹转变思路的作用。

女儿在国家队,开始留长发,忘记父亲的招式,挑战父亲,结果打败了父亲,闹僵关系,随后又输掉了比赛。跌入低谷之后。与父亲的一次电话之后,哭了出来。之后重新振作起来。这个套路叫“重生”。先要有各种困难和悲剧的事情聚到一起,突然全部都袭来,击垮主角。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知道了自己白白被关了20多年突然崩溃。再比如《黑暗骑士3》中,蝙蝠侠被贝恩打断了背,丢入监狱。接着整个城市也都被占领了。再比阿凡达中,主角被部落赶出去。然后就要有主角在大病之后重新振作起来的故事,据说很多人也有类似的人生经历。

一些真实的故事

关于这部戏是真实故事改编的,我就不写了。网上一搜就有,我想提的一点是,相比于真实故事,影片肯定做了不少艺术处理,之所以这样拍,是因为人民都有挑战权威的欲望,叛逆的主题符合民意,因为人民是大多数。《点球成金》《达拉斯卖家俱乐部》都是因为这种骨气在里面才变得好看。但真实情况是,父亲不可能比专业的教练更懂怎么训练摔跤手。专业的营养师给的食材也不是吃吃鸡肉就能满足的。学习这种叛逆的精神是好。但是不要像个民科一样,瞎叛逆,动不动挑战权威,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