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pcode

捕获,搅碎,拼接,吞咽

0%

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二)好剧本

上篇关于电影的博客,目的是让你摆脱“简单俗套的故事剧情”和“看个什么电影都要找个意义”的思维陷阱。这篇博客我想聊聊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电影剧本,或者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掌握好的节奏

如果你尝试把所有电影的高潮部分都剪辑出来,拼成两个小时,那你的“高潮”也不可能有两个小时,可能十分钟就瞌睡了。前辈们所说的起承转合是有道理的,你无法让一个人,一直集中注意力的看两个小时的高潮。即使你做出再暴力,再色情的画面也不行。人是一个天生就懂得对比,分得清主次的生物。他们记得住开头,记得住转折,记得住高潮,记得住结尾。所以要讲好一个故事,要把握好故事的节奏。把一个好的故事,一层层的拨开给观众看。侦探类电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比如2016年很火的一部叫《疯狂动物城》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以兔子朱迪为主线。一开始就引入了故事关于食肉与食草动物的主题。并通过朱迪的第一视觉,向观众展现了疯狂动物城的全貌。并逐渐引入狮子市长,羊副市长,水牛警长,狐狸尼克等人物登场。将动物城失踪案件的迷雾一点点的剥离开来。同时带出了狐狸尼克的真实背景故事。小时候曾经欺负兔子的狐狸,在后来帮助到了兔子想到案件的关键。兔子朱迪救到的鼩鼱露露,在后来在大先生面前救下了尼克和朱迪。同时影片带有双高潮。也就是大部分侦探片都有的“第一次破获的案件是错的,真相另有隐情”的套路。最后结局兔子狐狸成为搭档+情侣故事圆满。剧情跌宕起伏,有来有回,可以说节奏把握的相当好。

不要生搬硬套情节

在我小的时候,所谓的“寓教于乐”一直是人们想要追求的话题,说白了就是所谓的在玩中学。比如你看了一部动画片,开心的同时教了你很多东西。或者你玩了一个游戏,开心的同时这个游戏教了你很多东西。但真实情况是这种思维产生出了一大堆粗制滥造的作品,比如所谓的教育类游戏,就是类似你有一天被抓到二次元世界,为了回到世界,魔王问了你一系列历史,化学,数学的问题,还他妈给了你ABCD四个选项。这个时候你就在想。玩这种垃圾游戏,还不如去看书学习去呢。同样也有类似的影视作品 ,比如我就很讨厌一部叫《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所谓的学到知识完全是偷工减料,生搬硬套。每一集的剧情都是去偷个资料。然后找个电脑播放一遍资料。资料本身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其实就是一个把一个个短纪录片随便包装一下就拿出来卖一样。。相比之下《海尔兄弟》就是一部好的教育类动画片。它所有的知识,都是融入剧情的。比如故事人物,误入了某个危险的岛屿,然后通过某种物理常识逃离岛屿。

举个电影的例子,在《返老还童》这部电影中,男主的父亲,先经历了破产,又经历的暴富。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编剧,那这种故事的剧情,肯定是什么生意伙伴背叛自己,然后自己发愤图强的故事,这样的剧情很难有说服力,而且没有引发某种深层意义的思考。而这部电影的编剧是这样设定剧情的,主角的父亲是做纽扣生意的,因为拉链的兴起,纽扣的生意越来越差。但是突如其来的战争,让纽扣生意又火了起来(军装规定用纽扣),这首先让剧情合情合理,同时也让故事变得让观众哭笑不得,耐人寻味,男主的父亲自嘲自己是靠战争变富的。 说道这里。我眼中好的喜剧也是这种思路,幽默的方式要融入剧情,而不是两个小丑突然冒出来一个给你一个讲笑话,出脑筋急转弯。比如有一部黄宏和侯耀文表演的春晚小品《打扑克》就是一部好的喜剧,这部喜剧通过两个老同学在火车相遇用名片打扑克的荒诞剧情,批评了当时社会的重重丑恶。赵本山前期的一些作品《过年》,《钟点工》都是好的喜剧作品,通过生活故事,展现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但是对于《买车》这种面对面出脑筋急转弯和《火炬手》这样面对面答题的喜剧是在不敢恭维,太生搬硬套了。简单的来说就是要让故事合情合理。剧情一定是要发生的自然,要么是历史情节,要么是由人物推动的。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发生个什么剧情。比如让两个非洲人在飞机上讨论寿司有几种做法。

塑造好角色

如果你不是一个特别牛逼的编剧,那么最好的思路就是给角色贴好标签,他们不是善就是恶,不是美就是丑。千万不要试图尝试塑造类似《三块广告牌》这种性格多重又丰满的角色,一般的编剧很难驾驭好他们。所以你的角色在贴好标签之后,他们的行动就要按照他们所贴的标签行事。不要设计出什么好主角抢路人粮食或者大反派做大善事造福社会的反转故事,除非你的电影真的想要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涵。

同时,为了让观众理解你所设计的角色。你一定要通过发生在角色身上的事件,通过一个个小细节来,或者是从其它角色对他的评价来塑造角色,甚至是读角色的日记来让观众获得信息。而不是突然出来了旁白人物给你介绍。或者直接给观众做个列表出来,直接把人物的性格和爱吃什么,什么星座都一一列举出来了。举个例子,在《七宗罪》这部电影中,为了体现布拉德皮特所饰演的警官爱自己的妻子,设定了“睡醒之后依然搂着自己的妻子望着天花板发呆,同时闹钟响了马上按掉,看自己的妻子是否被吵醒了”的剧情,同时在收拾好准备离开的时候,依然忘不了亲吻自己的妻子,对妻子说:“大警探要出发了”。这些细腻的小细节都能说明对妻子的爱。而不是让他直接站在某个领奖台,对荧幕前的观众说:“我爱我的妻子”,

而且你要在你的观众面前,一点一点的把你的主角画出来,而不是一下就把所有的内容都展现出来,这样会显得角色没内涵。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人物让我们记忆犹新?比如一个平时羞涩内向的程序员,突然在年会上跳起了mj的太空步,或者一个五大三粗,平时不怎么收拾打扮的中年男人,其实私下资助了好几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当然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塑造出这样“前言不搭后语”的混搭角色,而是告诉你,人们会对这些反差印象深刻。所以你所塑造的角色,一定要跟着节奏一点点的刻画出来。比如在《公民凯恩》这部电影中。塑造凯恩的形象,是从凯恩死去开始的,随着剧中人物对“玫瑰花蕾”谜题的追查,拜访凯恩生前关键人物,从他们的口中,一点点的为观众浮现凯恩这个角色。好比生活中与人交流都需要相处,慢慢磨合。而不是第一眼就贴标签。

要学会控制好你剧中人物的角色,让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发挥到极致。每一个人设都有具体目的,要么为了推动剧情,要么负责插科打诨,哪怕是承上启下的铺垫。好的剧本都会让剧中的角色有来有回。所以如果有重复的人设就尝试将他们合并为一个,切记不要在观众眼前晃过太多的角色。那样他们会搞不清谁到底是谁的。你真的以为有多少人会像个死宅一样,找个笔记本把你剧中的人物关系图都理一遍。或者你确定自己有本事写出类似《指环王》,《冰与火之歌》这样的史诗巨作。

精炼的人物对话

电影圈有两大话痨,他们是昆汀塔伦提诺和伍迪艾伦。当然这两位风格独特的人可不是谁都能模仿的来的,对于大部分编剧而言,提炼出精炼的人物对话是最起码的基本功。首先剧本中角色说出来的话,要符合角色的设定,比如你不能让一个村子出来的农民满口飙英文,也不能让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满口的飚脏话。然后要控制你人物的说话。不能让他们在剧中说废话。要做到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目的性,比如推动剧情,比如展现人物性格,比如透露某些情结。能做到一语双关最好。观众喜欢看人物聊天,并且从他们的对话中得到出一些信息。那就拿所谓话痨昆汀塔伦提诺的《低俗小说》来举例子吧,剧中朱尔斯和文森特看似在无聊的闲谈从吃汉堡聊到了给女人做脚底按摩,但其实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得知了两个人物的性格与生活,并且知道了文森特下一步要做什么事,这都为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做了不少铺垫。

打乱叙事线

正常的叙事线一般都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叙事的,不过大部分想要写好的剧本都不会按照正常的叙事线,就连《钢铁侠》这样的漫威热血商业大片,都会把托尼先生遇害的情节放到开头,然后再引入托尼之前花花公子的生活。这样的设计其实为了在开头给观众一个小高潮,防止观众一开始就看瞌睡了。其实如果你的故事单纯按照时间顺序讲起来,不符合电影起承转合的套路,那就可以打乱叙事线。比如先从故事的中间部分讲起,然后在时而闪回到主角过去的故事。再一步步推进目前故事的发展。最后将过去与结局相互照应。或者就像昆汀塔伦提诺的电影《低俗小说》《落水狗》那样。把几个章节打碎,把结局当做解密题而不是事件发展一样,展现出来。甚至像诺兰的记忆碎片一样,倒着讲故事。这其实就更说明了,电影不是在讲故事,更像是在解谜题。

打乱人物关系

最简单的人物关系是一正一邪,主角代表正义打败反派,但这样的人物关系往往略显俗套。所以我们可以以正邪为基础,在上面加工人物关系。比如像黑泽明的《用心棒》那样,安排两个反派,而主角在两个反派中间,来回摩擦,尝试相互削弱对方,最后一举拿下的故事。再比如像《黄金三镖客》那样安排三个人物,good,bad,ugly,片中的ugly有时是good的盟友,有时又是good的敌人,从而增加了戏剧的效果。还有科恩兄弟的经典电影《老无所依》中,上演“猫抓老鼠,狗抓猫”的故事。类似打乱人物关系的电影还有《亡命天涯》,在这部电影中,主角要一边面对另一个正面人物警长对自己的追捕,另一边还要调查杀死自己妻子并嫁祸给自己的真正的凶手。

情节设定

战争,混乱,革命,这些往往是一个好故事的突发地,所以如果你不是那种,什么无聊的故事都能讲出津津有味的天才,那为自己的故事选一个好的背景就非常重要。对于一个写在中国的好故事,那一定是上个世纪。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了社会。经历了侵略战争。内战,建国。文革改革开放。 历史的车轮就这么碾压而过。

你要明白,大部分的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无聊的,所以他们需要一种新鲜的东西,来获得刺激。什么样的故事背景是奇?关于性的出轨之流。或者关于黑帮的犯罪暴力,抢劫贩毒。或者是一些被政府国家隐藏的历史。甚至是超越时间,空间的科幻电影。所以像《风流俏佳人》这样讲一个钻石王老五和妓女的故事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国内被誉为神话的《霸王别姬》和《活着》无一不从上个世纪中国取材。没有什么比《人民的名义》这种讲官场黑幕的影视剧更能让国人大呼过瘾的了。也没有什么电影能像《V字仇杀队》一样刺激年轻人叛逆的神经了。那些超越现实的故事背景,比如某个人获得了隐形能力,比如女主每天都会忘记昨天发生的事情。无论这个故事到底怎样,看到这个开头,你就有读下去的欲望。

冲突

故事要用冲突,要有对比,人物也要有冲突对比。这样故事才有看头,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人生故事能有什么看头。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把杀手大叔和天真萝莉安排到一起。有一部叫《我们俩》的国产电影,把老奶奶和刚毕业的少女安排到一起,其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婆媳关系的故事是国内电视剧的最爱,因为这两个人中间能产生太多的冲突了。大部分的电影角色,都是主角沉着冷静加上配角活泼话痨,这简直就是说相声中逗哏捧哏的搭配。有不同才能对比,才能有冲突。

悬念

如果我一开始就被剧透了一部电影,那么我真的没有兴趣再去看这部电影了。悬念让我沉迷,让我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一线声机》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其实最终的悬念就是主角能不能让被绑架的女性获救。期间男主与反派斗智斗勇,几次脱离险境,又几次落入危机。整个故事线,随着男主为了营救目的解围,切换悬念。这部片感觉我自己的注意力就像片中的电话一样。从来没松懈过,想想都觉得刺激。
另一部我喜欢的电影《空中监狱》,这部电影悬念一开始是主角能不能逃离满是罪犯的飞机。接走又变成了主角能不能营救狱友。最后又变成了能不能抓住罪犯。可以说电影首先要有一个大悬念,然后用一个个小悬念来引诱观众继续观看下去。否则就算有大悬念,也会让人无聊的想睡觉。
不过悬念不一定是已知剧情,比如悬念虽然是罪犯能不能绳之以法,但是你心理其实早就知道邪不压正。科恩兄弟的处女作《血迷宫》,这部电影只有观众看到了全貌,而角色每一个人都蒙在鼓里,获得错误的信息,然后让剧情荒诞的发展,其中带给观众的悬念,就变成了故事到底会怎样发展下去?因为你并没有什么期望的剧情。

表象到隐喻

有一部分观众沉迷于阴谋论,也就是过度解读。一个故事如果只是表象,那就太小儿科了,只能说是给孩子看的电影,为了能扩大自己电影的用户群体,大部分电影都会选择用表象加隐喻的方式来讲一部电影。比如《愤怒的小鸟》这部电影,表明上在给孩子看,其实讨论了目前的整个欧洲的关系格局。《让子弹飞》表面上是一部刺激的剧情片,其实映射了中国民国时期的历史。《葫芦娃》表面上是一部惩恶扬善的动画片,其实在深层次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种种丑陋。有表象又有隐喻,让不通的观众能从同一部电影获得不同的观影感受。有表象又有内涵,这才叫寓教于乐。

好开头

如果你的电影没有一个抓住眼球的开头,那他们可能会在电影开场十分钟就打瞌睡了。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开头,一开始我一直以为要有华丽的场面调度,比如像是《拯救大兵瑞恩》那种战争场面,或者扣人心弦的剧情紧张感,或者像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一群小丑相互杀戮的剧情紧张感,后来我才明白,我其实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一个好的开头,本质上要设定整个影片的基调。而且要交代故事背景,和故事的起源。这才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一部电影的开头就没有讲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那它注定是失败的。

好高潮

观众需要高潮,给他们一个爆发点,这个高潮可以像枪战片,警匪片那样,与恶人进行一场最终对决。这个对决可以像西部片那样,大量铺垫,吊足胃口,再一枪决定输赢。也可以像《杀死比尔》一样,让人大呼过瘾。甚至如《环太平洋》一样,让人眼花缭乱。不过不仅仅是视觉,高潮也可以是情节性的,比如像《银翼杀手》中的主角一样,一路追杀机器人,最后发现自己就是机器人,或者像《灵异第六感》一样,帮助一个能看见鬼的小男孩治疗心理,结果最后发现自己也是鬼。还有《控方证人》中,律师自以为救了好人,结果却让真正的坏人得逞,然后坏人又被特殊的绳之以法,可以说故事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的那些高潮服务。

给观众张力

要给观众张力,关键要看你把观众关键放到什么位置。所谓好的故事体验,就像我让你看到我在拉一根皮筋,但是你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断。著名的炸弹理论提到。不会让炸弹一下就爆炸了,而是让你看到一个炸弹就藏在桌子下面,然后再让演员坐在桌子上无所事事的聊天,他们一会打算出去走走,让你松口气,一会儿又会有个人进来阻止他们出去,和他们一起聊天,让你又筋绷神经。简单的来说,就是吊足你的胃口。科恩兄弟是我认为最会掉观众胃口的导演之一,他们的电影常常反转。让你对下一步的发展根本摸不着头脑。你以为来了一个救世主,结果救世主刚装完逼就死了,你以为坏人会死,结果坏人大摇大摆的走了,你以为坏人大摇大摆的走了,却又被一个突如其来的车给撞了。同时可以加入一些紧迫感来给观众带来压力,防止他们失去注意力,比如限定必须在24个小时破案,或者主角两个小时不找到解药就会毒发身亡,但要明白一点的是,观众的注意力和经历或者说可以在你电影中分泌的多巴胺是有限的,你不能让一个观众从头到尾的不停的集中注意力,所以一定要有起承转合的,让剧情一松一紧,有来有回。

boom

编剧与观众的博弈

写到这里,我能想到好故事的方式就说的差不多了,那么我来问你个有趣的问题,台上一个小丑在那里张牙舞爪的表演,博取台下观众的嘲笑。台下的观众可能在想,台上的小丑真可怜,挖掘自我,卖弄风骚,只为获得自己口袋中的赏金。但是如果我们再思考下,台上的这个小丑,设计好了一切的搞笑情节。什么时候让你笑,让你笑多长时间,都是他精心计算好的。简直可以说就是让你干什么,你就会干什么,而且你还要支付给他钱。那么到底是谁在消费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