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pcode

捕获,搅碎,拼接,吞咽

0%

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一)

据说如果你问一个人,他有什么爱好,如果他说是看电影的话,那么他很可能是一个无趣,low爆了的人,真的没啥爱好了。比较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打网球,画画,攀岩之类的。
但实际上我的爱好之一就是看电影,low就low吧。之所以写这样一篇博客,算是对这么多年来观影的一次总结,也是我很久就想写的一篇博客。简单来说,这篇博客就好比,你和我坐在一家咖啡馆或者是餐厅之类的地方。然后你突然兴致勃勃的对我说,“听说你对电影挺感兴趣的,可以给我推荐几部电影,或者给我讲一讲电影的事吗?”然后我给你我都倒了一点喝的东西闲聊了起来。

不过我一直在纠结怎么跟你聊电影这件事,如果我直接分别从“剪辑,分镜,剧情,角色,场面调度”跟你聊电影,放出一堆演员和导演的名字,再跟你拽几个电影专业词汇,那完全是自我陶醉的装逼。后来我曾打算通过自己的观影史,根据自己对电影的不断深入了解,来给你层层的剥开看电影这件事,通过我自己的眼光,来让你一层一层的理解电影。从看过渡到欣赏,然后到分析。不过我又害怕你对我的观影经历也不怎么感兴趣。冥思苦想之后,我突然有了这样一个灵感,既然我看了这么多电影,也看了这么多影评,拉片分析电影的书籍。不如我给你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吧,“如果我筹到足够的钱,我会拍些什么电影呢?怎么拍?”。所以就有了这个系列博客,我估算了一下,大概会有四到五篇。

表达的欲望

首先你要明白我为啥想拍电影,很简单,我有表达的欲望。可以说几乎人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我们想把自己开心的事告诉好朋友,与他们分享。或者把难过伤心的事告诉家人,希望得到同情和安慰。语言就是一种基础表达方式(无论是手语还是用嘴)。而在这之上,我们人类创造除了更多的表达方式,甚至可以说是艺术形式。比如画画,比如文学,比如音乐,比如电影。这些都是表达的媒介。举个例子吧,我为了表达我童年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可能是被高年级的人欺负,或者可能是被不喜欢我的老师罚站。那我可以画一幅偏冷色调的画,画里的孩子站在学校内,周围被高高的围栏围住。或者写一篇成年人通过时光机穿越回童年复仇的小说,甚至把它拍成一部电影。不过最简单的,就是我干脆给你讲一个童年不愉快的经历。反正这些都是表达方式,为了和你进行互动沟通。

这一点很神奇。比如当我说苹果这个词,或者把一副苹果的画给你看,你的脑海中都会出现苹果这个概念,但是它仅存在你的脑海中而已,我并没有拿一个苹果给你。同样的,当我使用这些表达方式,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在脑海中同样浮现出了这些故事,而这些所谓的故事仅仅是一些意识而已。我通过这些媒介,不断的刺激你的感官,让你产生意识,从而让你理解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比如说现在我画了几个字符:-),然后你居然就根据这几个字符,在脑海中补脑出了一张笑脸,你怎么知道这是一张笑脸的,这一切不是发生的太神奇了么?我没有说这是一张笑脸啊!还有更神奇的,比如你拿出一本漫画书,第一幅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背后,举起刀。第二幅就是一个高楼的夜景,一声“啊”的尖叫。这两幅画放到一起,你就能脑补出,这个人被杀害了。你将这些一格一格的静态画面,在脑海中播放了起来。电影中有种类似的手法,比如第一个镜头是一个人在飞刀,第二个镜头是一个美女的左侧插着一把到,然后是刀的声音和美女的叫声,就这样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飞刀表演。即使这两个镜头是分别拍摄的。既然我们的感官能够接收这些看得到的,听得到的媒介的刺激,在脑海中浮现这些表达。那么作为一个导演,就需要借助这些媒介进行表达,比如讲一个好故事。

讲故事

故事对人太重要的,我们从小就爱听故事。在《人类简史》这本书上,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人类之所以会进化,发展出文明,就是因为在我们可以理解故事。我们能够共同协作劳动,买卖交易,构建社会,修订法律,为国家出生入死。都是因为我们有这些故事。如果我们不能理解那些为了国家而牺牲的英雄故事,那么我们将不会热爱这个国家。不理解爱情故事,也不会一直忠诚于另一半。同样是表达希望黑人获得自由,马丁路德金就会给你讲,“我希望黑人男孩和白人女孩能够彼此相爱。”,而不是说我希望黑人能获得自由,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我们从小到大的记忆,都是由一个个故事碎片拼接而成的。那现在我的问题更加明确了,我要如何用电影给你讲一个故事?

简单的英雄电影

实际上我不止打算拍一部电影,作为自己的处女作,我打算偏保守一点,不那么剑走偏锋,所以我先拍一个简单的英雄冒险的故事,这是最能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故事了。

首先我的主角生活在一个太平,宁静的地方。比如说一个小岛,或者一个村庄。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打破了这种宁静,比如说一个神秘的人杀死了村长,绑架了公主。或者主角在河边无意中获得了一张藏宝图,这个时候主角开始了新的旅程。比如寻找凶手,或者寻宝。最后经过重重考验,成长,变强,战胜了敌人。赢得了胜利。但是光有这样一个基础的故事是不够的,还要有情节来细化这样一个英雄故事,这就是所谓的英雄的经历。或者说什么样的故事能够塑造这样一个英雄。

这就要从一本叫做《千面英雄》的书说起了,为了塑造一个英雄,你所需要的故事情节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这本书从心理学,神话,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为啥古今中外英雄的故事都差不多。简单的来说,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阅历,铸就了这些英雄故事,所以我们都希望听到这样的英雄故事,来让我们产生共鸣,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山洞里幻想神明一样。毕竟我们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到故事的主人公中去,或者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来套用这些故事。举几个俗套的英雄情节,首先你获得了一张藏宝图,但是一开始你并不想去寻宝,只想继续的过自己安稳的日子。这就叫做“拒绝召唤”。几乎所有的英雄在踏上征程的时候都是拒绝召唤的,比如《头文字D》中的拓海一开始拒绝加入车队。《不可饶恕》中的老牛仔威廉拒绝出山。《教父》中的汤姆一开始拒绝加入家族的黑帮生意,这都从侧面的反应了人物性格。再比如英雄都会遇到人生中的一个贵人或者导师。比如《星球大战》中的尤达大师,再比如《荒野猎人》中的救了莱昂纳多的那个猎人。而且他们都会有一次苦难后的重生,比如《指环王》中的甘道夫,比如《星球大战》的天行者卢克被砍断一只手后重新修炼。他们还都可能在试炼中证明自己,比如《阿凡达》中的男主,骑到了只有传说中的英雄才会骑到的大鸟。诺兰版《蝙蝠侠1》中,蝙蝠侠从影子大师那里通过了试炼。再比如英雄在完成任务,打败敌人之后,都会选择回归自我。比如《怪物史瑞克》中的史瑞克最后又回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沼泽。《疯狂的麦克斯4》中的麦克斯,最后选择继续开始自己的漂泊之旅。这样情节是为了让人物变得饱满,容易被观众接受信服,符合人对英雄的幻想。

在我开始尝试在剧本中加入这些故事情节时。我突然想到要写一个首收尾呼应的情节,来让故事更紧凑。我首先想到了,我的男主在准备踏上征程之前,一定要有一位长者,或者是恋人,给他一个什么护身符之类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一枚金币,或者一个图腾,一发子弹。那么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这件物品很可能是用来打败最终boss,或者完成剧情反转的东西,或者替主角挡下BOSS必杀的东西。之所以要这个,是因为男主角要打败比自己强的boss,一定要借助某种外力,或者是什么特别的东西,那如果这种东西突然出现在荧幕上,比如主角莫名其妙的从背包中掏出一把枪来打死了反派。那就太没说服力了。而这就需要我们在一开始埋下伏笔。所以我的剧本中加入了这样一段剧情:“出发前,一位老奶奶给了主角一枚金币,祝他好运,最后的boss战,boss一枪刚好打在金币上,然后主角成功反杀。”

接下来为了让故事更细节化,我开始从神话故事中借鉴故事情节。基本上所有的经典故事情节,都可以从神话故事中找到原型。比如报杀父之仇,为了女人杀死自己的兄弟,为了利益叛变国家,叔嫂通奸。想要套用这些故事,好好的从《圣经》,《古希腊神话》中借鉴吧。之所以借鉴这些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原型所要表达的内容,早已深入人心,而且经久不衰。俗话说地球上没有新鲜事。这也侧面告诉你一件事,想看懂西方的电影,《圣经》和《古希腊神话》基本上是必看的东西,在这之后你就可以明白某个电影的情节设定到底出自哪个典故,到底有什么寓意。否则看西方电影真的只是“隔靴搔痒”。

随着那些俗套的剧情不断的加入到故事中去,我开始塑造人物了,首先是主角。参与冒险的主角,我把他塑造成话少,成熟,纯朴,善良正义感十足的人。那么为了让我的故事变得有意思,我就要找一个话痨搭档负责和他对手戏。这个话痨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他和性格,人生观的不同的主角产生冲突,但同时又和主角有着共同的目标,从而推进剧情的发展。关键是他负责幽默的部分让故事变得有意思起来,这对“成熟+话痨”的组合可以在很多电影中看见。比如《怪物史瑞克》中的史瑞克和驴子。《尖峰时刻》中的成龙和克里斯·塔克,《黑衣人》中的K探员(汤米·李·琼斯)和J探员(威尔史密斯),如果你看的仔细,会发现在《黑衣人2》中,威尔史密斯有一段时间,在k不在时候,角色跳转到话少冷静的角色,而身边的那个跑龙套的搭档,担当了话痨角色,然后等K回归之后,威尔史密斯又回归到了话痨角色。

为了推进剧情我可以设计更多的配角,比如沉着冷静的导师,回忆中高大的父亲,阴险狡猾的反派,正义成熟权利的国王,与主角一起成长的红颜知己,还有勾引主角的蛇蝎美女。这些俗套角色都可以从上述的例子中找到原型,随着俗套角色的加入,我们的故事变得越来越容易刻画了,接下来就开始考虑让谁来出演这些角色。有钱就要请大明星。因为很多人就是为了看他喜欢的演员才来看你的电影。不过对于我这种理想主义的导演,我是不会用那些没有演技的人的。

演技很重要,但角色和演员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虽然说牛逼的演员可以做到演什么像什么,但一个演员的标签早已被他的前几场戏贴好了标签。比如汤姆汉克斯,就适合演一个憨厚老实纯朴的人。凯文史派西就适合演情商高心机深的人,约翰尼德普就适合演古灵精怪的人,成龙就适合演功夫喜剧,身手敏捷,又幽默搞笑,很难相信成龙演反派是怎样的戏。为了让这些演员演好角色,你不得不挑好演员,甚至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想好这个角色是谁演的。

就这样我们用俗套的故事,俗套的角色,完成了第一部电影。这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片,不出意外它的票房应该还不错。这种类型的片子之所以不错,是因为最基本的,最能深入人心的故事就是:“经历风雨,看见彩虹的故事。”这个风雨可能是工作的压力,学业的困难,而彩虹可能是爱情,是幸福的生活。所以大部分的电影也都是这种俗套故事。也是朋友圈天天转发的鸡汤素材。这么看来“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你一个道理”。已经成了一个电影的基本内核了,大部分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好电影也来源于此。我发现大部分的审美也基于这个电影有没有给你讲一个感人的道理。大众所说的,“没看懂这个电影讲了个啥”,很有可能是导演功力不行,没讲好一个故事。也可能是因为故事不俗套,或者道理太隐晦。

你的英雄故事之所以要这样设计,是因为要充满代入感,你要明白观众在观影的时候都会选择移情,就好比那些对妹子痴情的男人会把自己移情到令狐冲一样,所以你的这些故事一定要能够让他们产生:“这个情节简直跟我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过你仅仅做到看到某一幕,就大声说道:“这个从石头中拔剑的场景出自亚瑟王的传说。”仅仅还不够,你要尝试分析这些情节的设定,人物的设定是如何推动你的剧情发展的。比如对于一个女性角色而言,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大多是描述女性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跟女性相关的故事都是这样的:一开始女性角色不满于目前的生活,对完美世界抱有幻想。在觉醒后准备开始新的旅程,在精力磨难和打击,通过审判之后,可能会失去一切,甚至是死去,之后在鼓励中走向重生,回到完美世界,故事演完往往表达出一个女人内心所发生的变化。你觉得这和公路片的套路很像。而对于一个男性而言,我们很少去窥探他的内心,他一开始可能生活在一个安逸的地方,然后平静被打破了,命运向他发出某种召唤,而他可能会在先拒绝召唤,之后会选择踏入新的旅程,经历障碍,获得小成功(第一桶金)。在获得邀请之后,面对考验,被死亡逼向了十字路口,他可能选择堕落,或者觉醒,最后走向成功或者失败。而相比于女性角色,男性角色的内心世界的描写要少很多。更多的是达到最终目标,比如获得心上人的芳心,比如获得财富。

说道这里,你可能明白了我之所以要给你拆解这些简单的套路,是为了让你提高自己的审美标准,不要总在这一种类型的电影重复循环,要尝试突破自己对电影的审美。所以我可不想让我的导演生涯,仅仅停留在:“通过xxx表达了xxx的思想感情”这个层面上做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看个啥都要找个道理感动一下。所以我开始跃跃欲试,准备下一步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