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pcode

捕获,搅碎,拼接,吞咽

0%

兰州的机场三字码为啥是LHW?

起因

开始做机票相关业务开发的时候,我一直好奇为啥我大兰州的机场三字码的是LHW,因为兰州的汉语拼音明明是LanZhou啊,感觉这LHW说对的上吗,这个W是啥?说没对上,LH貌似都还能找到,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才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些有趣的故事,所以这篇博客打算来分享一下。

不仅仅是兰州

可能主要因为我来自兰州,所以我才对兰州的三字码特别关心,但实际上不仅仅是兰州,很多机场三字码貌似也对不上,比如:
青岛:TAO
天津: TSN
广州: CAN

但是有些三字码确实还是能对上的,看上去就像是拼音中截取的。比如:

上海的机场码是SHA
沈阳的机场码是SHE

还有一些算是对上的,比如:

北京: PEK
香港:HKG

这甚至让我想起了中学时候,英语课上的疑问,就是为啥北京的英文叫PEKING,而不是Beijing,香港为啥叫hangkang,而不是叫xianggang。

然后我在wiki上找到了PEKING的由来

Peking这一拼写形式是1906年西方人在上海举行的“帝国邮政联席议会”时确定的。197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以汉语拼音取代威妥玛式拼音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于1982年开始以汉语拼音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目前,北京的正式英文为Beijing,但像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京剧(Peking Opera)、北京猿人(Peking Man)、北京烤鸭(Peking Duck)等已沿用多年的专用名称沿用Peking的拼法

貌似有线索了,我从这个威妥玛式拼音法,找到了邮政式拼音。

邮政式拼音

邮政式拼音是一个以拉丁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系统。始于晚清,1906年春季于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通过其使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邮政式拼音,因此它是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拼写中国地名时最常用的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大陆地区邮政式拼音逐渐被汉语拼音取代。 邮政式拼音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不过采用一些已经普及化的地名拼法。此外,一些地方使用当地方言或古音来拼写其地名。

然后我找了几个邮政式拼音,发现机场三字码确实来源于此:

北京 Peking
天津 Tientsin
广州 Canton
兰州 Lanchow
青岛 Tsingtao

威妥玛式拼音

那么既然邮政式拼音以威妥玛拼音为根据,那么威妥玛式拼音又是什么呢?

我查到威妥玛拼音是由英国人威妥玛等人合编的注音规则,叫“威氏拼音”。

那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提拼音的历史了,我记得小的时候就好奇,古人是如何学习汉字的,实际上现代的汉语拼音是在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公布的。

古代人没有拼音的,而是采用直音或者反切的方式来给汉字注音。

比如很多字的音其实一样,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字归为一类。
还有些用反切的方式。用“X,YZ切”的方式去记录,这样X的读音就是Y的声母加上Z的韵母。比如“练,郎甸切”。

然后到了明朝的时候,有了传教士来我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这之后有好几种拉丁文形式的拼音。

而上面提到的威妥玛式拼音,就是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出版的。

但是这些都是外国人为了学中文搞得,实际上中国人自己在晚清的时候就开始了。

当时的爱国青年,就是梁启超那群人觉得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貌似方案也是多种多样,有像日本那种的假名,还有速记符号,当然也有最后被大家接受的拉丁字母。

直到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公布的现代汉语拼音,这里面还有很多不少有趣的事,
比如是用斯拉夫字母还是拉丁字母,(想像一下,如果用斯拉夫字母,那计算机的使用有多困难),还有当年为了简化汉语的学习,曾打算废除汉字,直接写拼音。。。

然后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法的国际标准。

但是虽然国内不用了邮政式拼音和威妥玛拼音,西方却仍然发挥着作用。并在一段时间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比如青岛啤酒:

pulpcode

机场三字码

说了这么多拼音的事,在说回到机场三字码吧,机场码就是由IATA(国际航空运输联合协会)颁布的,基本规律就是此地的英文名称。
当然,如果你的三字码和别人重复了,那就只能在找别的了,比如浦东机场本来想用PUD的,却被puerto deseado的机场用了,所以就只能叫PVG了。

相关wiki: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