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pcode

捕获,搅碎,拼接,吞咽

0%

因果关系

很早以前,我曾幼稚的认为,“只有聪明人,才会探究事物的因果。而大部分人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或者说仅仅对了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沉迷于因果关系,因为这是人们的天性。

之前和某个人聊天,他说自己现在挣得比以前多多了,因为自己祖上原来就是土豪,所以现在有钱是因为自己骨子里就有富人的基因。将来会更有钱,反正跟互联网泡沫无关。

我们总会把成功和失败都归于因果关系,只不过成功都归于内因,而失败都归于外因。

而这种自圆其说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相信,也是为了让别人相信。

这也就是为什么像朱元璋,一定要有个斩蛇起义或者他妈怀他的时候梦见了神仙的故事,因为要让这一切变的理所当然。让一切都符合因果关系。

关于游戏和电影

我因为热爱游戏和电影,所以对这些东西很是挑剔,尤其是剧情片和rpg游戏,更是如此。我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电影剧本,才能算是精品。什么样的RPG游戏,才能算是精良之作。后来我明白要能被称为精良之作,它的剧情设计就一定要符合因果关系。比如一个垃圾的rpg游戏,它会让你去屠龙,但是你完全不知道这条龙是从哪来的,为什么你要去救公主?拿什么去救?而好的rpg,比如《巫师》系列,它原本就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游戏,所以这个游戏的剧情自然,人物丰满,比如主角为什么成为了一个巫师,他和他的那些朋友都因为什么才认识的,他为了生存才去屠杀怪物,他的技能都是怎么学会的。这都是符合因果关系的细腻的剧情。

一些好的电影剧本也是如此,比如主角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决策, 可能是因为家庭出身,也可能是因为童年阴影。
就拿我最近重温的电影《燃情岁月》来说吧,有一个剧情是,催斯汀注视这那头熊,并没有杀它,这看似与之前的剧情中人物的性格不符,但是如果你看得足够细致,会发现影片前面早有交代,是因为他亲眼看见自己的弟弟死了,才开始对自己,对生命有了犹豫。再比如女主之所以爱上催斯汀,之所以那么脆弱,是因为一开始就交代了,女主其实从小就父母双亡,比较脆弱,这占了很大一部分。

再比如老大,在失去爱情投入事业的时候,恰好也是美国发展的时候,包括后来老二回到家,因为“禁酒令”。而去偷偷卖酒,这些都符合历史背景的发展,很自然。而不是什么一下就暴富了。

就像我原来不理解,为什么电影中的很多反派,为什么不马上杀了主角,而是非要完成一个什么“杀人仪式”。因为这个仪式才能表示他的某种杀人动机,才能让内心和行动更加的符合因果关系。而不是平白无故出现一个,仅仅就是想杀人的反派。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不仅仅聪明人喜欢思考因果关系,笨人也在苦苦追寻因果关系。比如你丢了一些钱,再比如你花了一些冤枉钱,那么无论如何,你都会想一个原因,让一切符合因果,或者让你的朋友帮你想一个。再比如你看到一个比你优秀的人,那么你也会想到一个他的缺点,让这一切符合你的大脑中的因果关系。否则你会感到不安,非常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