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lpcode

捕获,搅碎,拼接,吞咽

0%

很遗憾没有你想要的那种剧情

我一直觉得,人的思维方式很难理性,大部人都是凭感性办事的。或者说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还有一部分被称为聪明的人,他们据说能够理性,客观的分析问题,但是人总会失误,会犯错,只要你一不小心,你就又退化成一个感性动物了。

我们还会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来思考一个问题,而且如果你长时间的熟悉这个模型,那么你就在走这个模型的时候,比别人快很多,这你就会被别人称之为聪明。

而且为了偷懒,我们的大脑也会构建一些这些简单的线性思维包括,单纯的从对和错评价一个人。比如说A就是一个坏人,B就是一个好人。

我之所以提到上面这些内容,就是想表达我们思维的局限,这篇博客,我像谈一下我们思维中会出现的一种预期。

就是你认为这是一个好人,那么他就该干出好事,你认为这是一个坏人,它就改干出坏事。

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很容易造成因果倒置,比如你要是觉得一个人是傻逼,那么你只要按照这个思维模式去找,总能找到他做的很多傻逼的事儿。如果你要是觉得另一个人是好人,那么你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去找,也能找到很多这个人干的牛逼的事儿。这些都是我们习惯于让我们的思维满意的表现。

那为啥人们这么喜欢贴标签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特么人都懒好么,别问我为什么懒,因为舍不得流失能量,所以我们都愿意懒着把事情做了。

所以我认为那些不知道自己要干啥,目标是啥的人,只是埋头苦干的人,就是懒人,还有那些贴标签的人,不喜欢思考的人,也是懒人。

为啥会这样?因为我真的没工夫去思考这是怎样一个问题了,所以你告诉我是A,那我就认为是A好了,你不告诉我,那我就随便贴个标签好了,省得我瞎折腾了,累。

这种思维模式有个有趣的地方,就如我开头提到的,他们如果觉得一个人是坏人,那么在一个人准备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希望他去把一件事情做坏,因为做坏了,才能符合他的认知,否者多不合适。

比如你在听一个女人跟你讲她和婆婆的故事,那么如果你觉得这个婆婆坏,那么你一定希望听到她各种坏的故事,而且越听越过瘾,因为这才符合你的认知论不是么?那么现在再说如果她突然又干了一件好事呢?那你是不是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论呢?这对你来说太难了!

类似你希望那个娶了你女神的人,一定是个恶人,是个伪装的人渣,结婚后外遇还打你女神。但如果他又很好,比你体贴,比你优秀呢?

你想要的剧情又没有发生。你期望那个平时对你带有色眼镜的人,将来有一天你希望以此为借口,然后去好好反击一下,但是他某天有做了一件不错的事呢?给你帮了不少的忙呢?你又怎么办呢?你的认知论如何解释此事呢?

你希望一个人失败,但是他确实成功了,比你做的好,你之前所说的一切,都是在给自己打脸,那么你又如何解释这件事呢?

或者你觉得会打他的脸,你已经准备好让他嘲笑你,然后你来个出色的反击。但是他又祝福你了,他对你说:“你做的很好,我佩服你!”。你又怎么办?

哦,很遗憾,你想要的那种结局,还是没有发生,对不起,人生不是演戏,没有迎合你思维模式的剧本,让你失望了。